“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德勒作为个体早期亲密的两个人,父母对我们的行为举止和自我认知的影响是长久和隐秘的。如果不是刻意回想,我们可能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哪怕是成年之后,我们依然或多或少被它们羁绊。有人从小在父母无条件的爱中长大,也有人童年时期就接收不到爱。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美国自恋心理与关系研究专家尼娜·布朗的《父母的羁绊——如何摆脱强势父母的伤害》,看看自恋型父母是怎样影响我们的。
自恋一词可以定义为自爱、自尊和对核心自我的感受。当然,自恋可以是健康成熟的自恋,也有极其病态、不成熟、不现实,且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书中列举了几种典型的自恋型父母的行为,看看你是否既视感强烈:
⚪控制欲强烈:他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总是将自己的需求凌驾于别人的需求之上,例如: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篡改其志愿、不允许孩子有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
⚪缺乏同理心:常常批评、贬低他人,却希望自己能够被理解,例如:父母经常指责批评孩子,却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沉浸在孩子的荣誉里: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荣誉勋章”,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成长,但是他们对孩子的需求却漠不关心。例如:要求孩子在各方面出类拔萃,只关注结果却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
自恋型父母自身的行为,会对孩子的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有的人可能对他人的批评非常敏感,也有些人会难以维系有意义且持久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自恋型父母对子女带来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暗藏在我们心中的隐秘负面认知。你也可以对照以下的内容,查看是否也存在这些情况:
要减轻或消除自恋型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更有韧性。尼娜在书中给了一些建议,比如想象一个虚拟的自己,给曾经的自己一个拥抱。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倾听自己,从自己身上获得力量。除了自我提升,尼娜还提到了反思性回应,即在回应父母时,没必要敞开心扉去捕捉和接受父母的期望或感受,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要学会为自己负责。
(2)用语言客观地反馈对方的感觉,但不要重复对方说的话,可以评价对方“你看起来很生气”(3)给对方进行说明或解释的机会,并且接受对方对你的判断的任何纠正,比如当你评价对方“你很生气”,对方可能会纠正说他没有生气,只是有些烦闷例如,当父母说:“XXX比你聪明得多。”你可以进行反思性回应:“你真的很喜欢TA。”作为一名成年人,你无须沉浸在别人的情感中,被别人的情绪所影响。学会治愈自己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变得更好,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