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大学生公交站行凶致1死6伤”案于11月24日开庭的事情相信大家已有所耳闻;
也一定对行凶人非常好奇,因为在我们看来现在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为什么已经走在光明未来道路上的孩子转身就走向深渊了呢?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根据司法精神病医学鉴定,这个学生患有“人格障碍”;
那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特质等整个人格方面的异常,使患者感到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和(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形成了一贯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行凶的大学生付某曾因盗窃罪连续两次休学,后因学校不予其复学且劝其自愿退学而在公交车上行凶伤人,其中的盗窃、行凶伤人就是他的异常行为模式。
那好好的学生怎么就患上人格障碍了呢?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障碍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在心理社会因素中,扭曲的认知常常带来的负性的结果,而人格障碍患者的歪曲信念一般很早就形成了,同时如果这时他们再经历一些长期的伤害,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套自我保护、避免痛苦经历再现的应对方式。
出现某些不良刺激或处于不良的社会环境时,歪曲的认知模式就得到了强化。
由此可以推测付某对给他带来伤害或负性情绪的事情的应对方式整体都是比较极端的,且情绪处理能力和方式是有问题的,才会有可能引发他后来的盗窃和行凶的结果。
人格障碍的类型有很多: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
但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异常行为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可测查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人格显著的、持久的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不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因而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一般能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知晓自己的行为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对其行为的评价,可以有主观上的痛苦。
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教育效果有限。
目前对于人格障碍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但由于人格障碍与严重的认知扭曲有关,且现有的临床治疗证据表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教育和训练的紧密且长期的配合治疗对人格障碍是有益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深圳市扶禾心理教育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叶老师 18038093135
王老师 19926408018
何老师 18038013296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松岗楼岗大道13号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