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机构做调整的孩子跟咨询师自我暴露的过程中很多都会说他们感觉爸妈不爱自己。
咨询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大部分的回答是这样的:
“爸爸妈妈根本就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他们只会要求做这做那,达不到要求得到的只有冷嘲热讽;我喜欢的东西、想做的事情全部被他们否定,任何决定也不和我商量,我们之间根本就不平等!”
再究其小时候的成长过程,也有一个共同特征:“我小时候跌倒了,爸妈只会在一边说,自己站起来。从来没像别的孩子的爸妈一样,过来扶我起来。”
听到孩子这样说父母一定很难过、委屈,因为自己是真的很爱孩子啊。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育儿理念。书上也说,孩子摔倒了,不用搀扶,因为这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意识。
书上说的是对的,但实际上这样做并没有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父母的爱,长此以往孩子才会得抑郁症。
那到底是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没有做到真正共情!
在孩子摔倒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支持,而不是他们的帮助。孩子摔倒了,父母可以不去搀扶,但是,要看见他的痛苦,给他力量和鼓励。
例如,家长可能会说:“哎呀,跌倒了,一定很痛,对不对?”“不要害怕,马上就会过去的。但我知道,你你很棒,你可以自己站起来的!”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家长对他的关心和关爱,同时还能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这个时候,只怕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父母不仅不帮,反而在旁边抱怨,说:“叫你跑得慢点儿,瞧,摔倒了吧!”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更加难受。
其实,家长们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缺少能够表达自己爱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能够了解别人的独特经验,并据此作出反应的能力。
在咨询中,共情是咨询师重要的技能。同理心在心理辅导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元素。如果来访者对来访者有共情时,来访者就会有一种被接受、被信任的感觉。
人们普遍认为,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缺少一种被接受和信赖的安全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被爱的需求,并且有一个情绪上的寄托。没有了爱,人就会感到寂寞、沮丧和焦虑。
但有同理心真的很难。在交际中,就算是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表情和语气说出来,会有很大的不同。
再说了,很多人连自己都不能接纳,又怎么可能做到接纳别人?
特别是,很多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一旦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的心中就会充满了焦急和担心,他们就不能去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在心理上给予孩子帮助。
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情绪,首先要倾听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表现出对孩子遭遇的共情。
当孩子发泄了自己的怒火,他的理性就会慢慢的恢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他进行引导,而他也会听从父母的话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深圳市扶禾心理教育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叶老师 18038093135
王老师 19926408018
何老师 18038013296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松岗楼岗大道13号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